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86年,1999年本专业成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1年教育部评估为优秀,正式成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8年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食品行业培养了3000名行业高级专业人才,与100多家食品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研产良性互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确定为重大办学特色。
本专业自1986年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改革与探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1998年6月依托本专业获得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6月获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自主设置园艺产品采后科学与技术博士点,2005年4月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6月粮食、油脂与蛋白质工程二级学科开始招生,2009年6月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开始招生,2015年自主设置畜产品加工与营养工程博士点。专业所依托的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二级学科“食品科学”为湖南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学校重点学科(见表1)。
表1 本专业依托学科学位授权点简况表
博士点 |
园艺产品采后科学与技术 |
二级学科博士点 |
||
畜产品加工与营养工程 |
||||
硕 士 点 |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省级重点学科) |
食品科学 |
二级学科硕士点 |
|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 |
二级学科硕士点 |
|||
粮食、油脂与蛋白质工程 |
二级学科硕士点 |
|||
水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 |
二级学科硕士点 |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医学门类) |
||||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 |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
食品工程 |
|||
本专业秉承“学科交叉、突出特色、求实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形成了教育部认可的学研产良性互动的办学特色。本专业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997年本专业承担了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食品科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研究》,改革成果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参与了农业部教改项目《农产品储藏与加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2000年承担学校教改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方向主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改革成果2001年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1年承担学校教改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CAI教学体系》。通过上述系列研究,结合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广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倒“T”字型知识体系的教学计划,编制了“三加一、先通后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2006年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6年至2012年承:南省教育厅项目《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并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验班》的改革与试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有益的探索。改革成果获得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年本专业成为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创建了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和高标准的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为指导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培养宽广的知识面和多领域适应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门人才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2009年至今坚持开展以食品文化宣传为主线的第二课堂教学,《培育专业文化品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湖南农业大学连续13年食品文化艺术节纪实》2015年获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教育部思政司授予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食知、食践、食韵、食创”四位一体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5年获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建设思路是,坚持“以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为己任,强化基础研究,注重应用研究,服务三农发展,增强科研后劲”的原则。近3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93项,到位科研经费1832万元;申请专利103项,获得授权专利62项;发表论文422篇,其中SCI论文28篇,EI收录29篇;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目前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7人(包括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8.7%,外缘比例为58.7%,具有留学或半年以上国外访问经历教师的比例为29.7% ;引进百人计划人选1人,拥有省学科带头人3人,省政府参事1名,省扶贫科技服务专家1名,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1515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5人。引进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6人。拥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主力军,每年都有2-3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教师队伍中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核心期刊《食品科学》、《中国酿造》、《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肉类研究》等编委10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3名,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3名,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3名,中国餐饮文化大师1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专业高级专家2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副理事长1名,湖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名,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专家8名。
本专业拥有“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训练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近3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实践教学中心的改造和实验设备的升级改造。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包括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工程与机械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和食品安全控制实验室等5个功能室,以及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训练中心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训中心2个实训基地。实验教学用房面积5242.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1650.08万元,现有仪器设备2047台(套),万元以上设备246台(套),建成的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食品分析检测实验室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训练中心等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实验教学条件能够满足目前教学需要。
本专业现有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食品分中心、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究分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水产品专业分中心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湖南省辣椒精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结合湖南特色农产品资源,建成了稻米加工、油脂加工、蔬菜加工、生猪加工、柑橘加工、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检测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8个。其中长沙市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等5个校外实习基地被认定为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等3个校外实习基地被认定湖南省高校创新基地;唐人神实践教育基地遴选为首届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本专业综合改革确立的协同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
与省内外近100余家食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培育了“坛坛乡”、“派派”等知名校办企业,与一批企业共建了省级科研平台,与“坛坛乡”共建了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中心,与“唐人神”共建了“湖南省肉类食品工程中心”。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专业自成立以来,与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清迈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先后派出了50多名本科生到泰国进修,进修的教师达10人次;与日本鹿儿岛大学开展了研究生的合作培养,先后培养了3名本专业的博士生;与菲律宾中吕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聘请了国外的教师到本专业授课;本专业为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培养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余人。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专业秉承“学科交叉、突出特色、求实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形成了教育部认可的学研产良性互动的办学特色。